• A-
  • A+
分享到

《晶报》:雅昌文化集团万捷20年环球狂扫古籍6000册

 2015-07-28

 晶报记者 段安平 

编者按:7月25日,《晶报》独唱团栏目以整版深入介绍了万捷董事长20年来收藏古籍的故事,引起了广泛关注。“独唱团”是《晶报》打造的精品专栏,受广大读者追捧,影响范围广、力度强。

《晶报》原文如下:

今年文博会期间,我参加了雅昌“世界最大艺术书墙”的启幕仪式,一位工作人员指着“书墙”其中一大片向我介绍道:“这是雅昌老总万捷的个人收藏专柜”。细看,许多是从世界各国搜来的价值不菲的“洋古籍”,惊呆,震撼,无语。历史仿佛透过这些古籍,展现出从17世纪到民国初年,世界许多国家,包括中国在内的建筑、美术、摄影、陶瓷、宗教、版画、民艺工艺、收藏等艺术。3500种近6000册古籍——我相信每本书背后都有一个动人故事,瞬间产生见万捷的冲动。经过长时间的预约与等待,最近终于在他办公室“逮”住了他。

旧书店疯狂淘书 梯子上一站六七个小时滴水不进

万捷自小受父亲影响酷爱看书,每个星期至少有半天跟着爸爸泡在书店。万捷说他爸爸就非常喜欢藏书,现在他很多书都是过去父亲买给他的。

从北京印刷学院毕业后,万捷梦想做世界上最美的书。 为了实现人生梦想,1993年,他在深圳创办了雅昌彩色印刷公司,也就是自1993年开始,他收集与工作相关的各类艺术图书,一发不可收。眼下,他收藏的“典籍”已经有3500种近6000册,既有中国的古籍,也有西洋典籍,文字有中文、英文、日文、法文、德文、意大利文、西班牙文等等。内容包括版图(地图)、建筑、美术、摄影、陶瓷、宗教、版画、民艺工艺、收藏等等,时间跨越17世纪到20世纪初。

这些典籍,有的是万捷参加佳士得、苏富比善本拍卖会拍来的,更多的则是他走遍世界十几个国家淘来的。他去得最多的地方是日本、美国、法国、英国、德国、意大利等国家。不管是到哪个国家出差,他总要抽出两天时间专门去旧书店淘书,尤其是日本,一头扎进书店便不管不顾,甚至在书梯上一动不动地一站就是六七个小时,不吃也不喝,直到淘到满意的古籍离开时,才感到头晕目眩。当看到那些爱不释手的旧书无法抉择时,他干脆全部拿下,常常书店的一面墙都被他买空了,看得店员和老板张大嘴巴,惊讶得说不出话来。

40万元买来1654年德国出版的《卫匡国绘制中国地图集》

在见到万捷前,我再次来到“书墙”下品味那些书,工作人员戴着白手套,轻轻地、慢慢地给我翻阅着。书墙里陈设的各种古籍中,“地图”类最令人充满想象,地图是时代的罗盘,这个系列网罗了17-20世纪最重要的地图集,有1908年出版的《中国坤舆详志》,由法国著名汉学家夏之时(Richard Louis)所著;有1862年在英国出版的《新通用说明百科词典》。最打动我的是一本1654年德国出版的《卫匡国绘制中国地图集》(德文版),它是欧洲最早绘制中国地图的书。卫匡国是中国明清交替之际来华的意大利传教士、欧洲早期著名汉学家、地理学家、历史学家和神学家,此图集是他在明朝地图的基础上修缮绘制而成。

这本地图集内共18张地图,包括中国的所有省份以及韩国和日本的领域,较细致地呈现了地名、山川河流及经纬度等地理信息,同时在每一个省的每一幅地图的角上,都绘制有一幅画,画面上的人物,有的表现的是百姓生活与风土人情,有的则是穿着官服的官员。每幅地图后面都有大篇幅的文字叙述,因看不懂德文,只能靠猜。

这本书是万捷的朋友去荷兰出差时发现的,朋友征求他意见后,用大约40万人民币买了回来。万捷说,这本书现在世界上只有两本,另一本藏在荷兰国家图书馆。令人惊叹的是,已经过去了361年,图书仍然保存完好。

“洋典籍”不像中国古籍那样昂贵

万捷的古书,要么装帧精美,要么工艺独特,要么设计别出心裁,要么内容非常特别。万捷说他收藏的古籍外国的多,中国的少,主要围绕三大类:第一,与中国文化有关的;第二,与艺术相关的,比如美术、摄影、建筑、工艺、设计等;第三,与书本身制作有关的。满足了这三个方面再仔细挑选,既要求内容、设计、工艺、材料都有特色,还要兼具收藏、借鉴、研究、传承的功能。

收藏这么多古籍,得花很多钱吧?我问道。他说,其实“洋典籍”不像中国古籍那样昂贵。他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去法国,那是一家肉菜市场,周末全部变为卖旧书,他在那里发现1862年出版的两本讲述美国南北战争的书,叫做《HARPER'S PICTORIAL HISTORY OF THE GREAT REBELLION(1-2)》(《图说大起义历史》两卷)。图书中收录的皆为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相关绘画,涵盖内战爆发之初到战事结束这四年间的重要事件,如内战导火线萨姆特堡之战以及战争最后的弗吉尼亚半岛战役,包含战争场景、人物肖像、地图等方方面面,可谓是对南北战争最真实详尽的还原。吸引万捷的是其中画面全部为铜雕雕版印刷而成。市场里一位老人开价1500欧元,经过一番讨价还价,最后以700欧元成交,700欧元竟买到两本100多年前的书!万捷的兴奋还挂在脸上,他边说边将手机拍下的交易照片拿给我看。

“这样算下来国外的典籍的价格相当于国内的五分之一,或十分之一。买这个不像艺术品,动辄上千万,你想,有人抽烟一个星期也要1000元左右,一年算下来也好几万,我不抽烟,这些钱就用来买书。”万捷说。

把古老的“制书工艺”传承人请到中国授课

通过这些上百年历史的西洋典籍,还可以了解世界书籍制作历程。有一本叫《L'HABITATION HUMAINE(人类的居所)》(1892年法国出版)的建筑类的书,整体装帧工艺古朴高雅,圆脊精装,真皮加羊皮纸面裱,封面天头鎏金,精美绝伦。万捷一直惊讶它是怎么印刷出来的,后来他到土耳其,才知道它是一种叫湿拓画的工艺。在水中加上海藻水变成比较浓的半透明的啫喱状,再在上面放上矿物质材料,这是欧洲800年前的工艺。万捷说:“后来我把这个土耳其人请到了中国。他定期过来教我们这种工艺,现在已经给我们作了好几期培训了。”

不但是请来土耳其人,还请来意大利人、瑞士人、德国人。他干脆在北京的雅昌专门成立了3000多平方米的“北京创作中心”,不但请来世界古老制书工艺传承人,还把全世界做古书的设备、工具、材料、样品和出过的说明书,都弄到这个创作中心来.,既有手工的制作,也有高科技的工艺。

“不是为占有财富,而是一种社会责任”

在万捷个人收藏的这些古籍中,最为昂贵的是中国目前的发现的最古老的印刷品《佛说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》,2011年于瀚海秋季拍卖会古籍善本专场高价拍得,这件东西,是1975年在西安唐代墓葬中出土的。印刷用的是唐代普遍使用的麻纸,偏黄色,表面较粗糙,肉眼能观察到麻纤维。印本中心方框内有手绘的人物图案,站立者是护持佛法的天神——金刚力士,中心方框外和印刷边框线之间为雕版印刷的经文,经咒四周手印的图案,雕刻精细,线条柔美,此件印刷品对唐代造纸、雕版印刷、绘画相关领域的佐证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,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。

只要一谈起这些“宝贝”,万捷总是如数家珍,情绪振奋。毫无疑问,他收藏这些古籍花费了大量精力与金钱,有许多善本,全中国独一无二,无疑都在增值,但这不是他投身收藏的根本因由。这些典籍,他不但自己用,更准备施惠于人,他告诉我,他计划将那些十几种文字的古籍找专人翻译出来,之后提供给那些在艺术领域的研究者来查阅,建好后的艺术图书博物馆也会对公众开放。

他说:“收藏不是为了占有财富,而是一种社会责任。”收藏是公益的,追求爱好、理想的同时,最终是要无偿为这个社会留下这些宝贵财富。拥有如此胸襟与眼光的万捷,算得上是中国真正的收藏家吧。

万捷:1962年生,北京人,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、总裁。第十一届、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,第十届广东省政协常委,第四届、五届深圳市政协常委。中国民主同盟第九届、十届、十一届中央委员,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,民盟中央美术院常务院长,民盟第四届、五届深圳市委会副主委。

 

 

Top